日期:2025-08-24 05:14:36
日期:2025-08-24 05:14:36
最近看盘,有个现象越来越明显:资金不是在瞎炒,而是在偷偷换方向。
以前不管公司赚不赚钱,只要沾上热点就能飞,现在不一样了,你去看那些连续涨的票,十有八九中报里藏着惊喜。
就拿硬科技板块来说,上半年 663 家净利增速超预期的公司里,有近七成集中在半导体、机器人这些领域,而这些板块恰好是机构资金加仓最猛的地方。
再说散户,有意思得很。
居民存款还堆在 162 万亿的高位,按理说市场热成这样,存款搬家早该加速了,但实际呢?
新开户数环比就增了 19%,ETF 还在被净赎回。
说明啥?
散户不是不想进来,是怕了以前那种 “赚指数不赚钱” 的套路,现在更认 “真东西” 了。
你看那些业绩爆雷的票,哪怕炒得再凶,中报一出来,资金跑起来比谁都快,这在以前可不多见。
外资的动作也透着不一样。
以前他们爱追消费龙头,现在却在往专精特新里扎。
高盛的数据显示,对冲基金买中国股票的多头和空头回补比例到了 9:1,但仔细看,买的大多是有技术壁垒的小巨人,不是啥热门赛道的龙头。
这哪是单纯冲着流动性来的?
更像是在提前抢有业绩支撑的 “潜力股”。
要说变盘的信号,盈利数据里藏的东西比 K 线图靠谱多了。
上半年中报出来后,有个数据挺打眼:663 家公司净利增速超预期,这数字比去年同期多了近三成。
与此同时,这些公司里,制造业占了一半还多,尤其是高端制造领域,净利润增速中位数达到 18%,比全市场平均水平高了快 10 个百分点。
这事值得琢磨。
以前市场涨,总有人说是 “资金堆起来的”,没基本面支撑。
但现在你看,那些涨得稳的板块,盈利增速和股价涨幅的匹配度越来越高。
就拿生物医药来说,龙头公司中报显示研发投入占比平均提升 2.3 个百分点,对应的股价涨幅也比行业平均高了 5 个点。
这说明资金不是在瞎炒概念,是在为 “真金白银的增长” 买单。
反过来,那些没业绩撑着的题材股,最近日子不好过。
有统计说,8 月以来,纯题材炒作的股票平均跌幅超过 5%,而有盈利支撑的票,哪怕大盘震荡,跌幅也控制在 1% 以内。
这差距可不是偶然,说白了,资金正在用脚投票,给有业绩的公司 “加价”,给没业绩的 “砍价”。
政策这东西,就像烧开水,不是一开火就沸腾,得慢慢等温度上来。
提的 “反内卷” 政策,当时不少人觉得是喊口号,现在看效果慢慢出来了。
比如新能源行业,以前为了抢市场互相压价,毛利率跌到 10% 都不到,这半年政策一压,恶性竞争少了,龙头公司毛利率悄悄回升到 15%,股价也跟着稳了。
险资的动作更能说明问题。
政策鼓励长线资金入市,不是说说而已。
数据显示,险资股票仓位同比增了 1.8 个百分点,听起来不多,但算下来就是几千亿的增量。
此外,他们买的不是短期热点,而是金融、消费这些能长期分红的板块,这可不是来 “炒一把就走” 的架势,是打算 “长驻” 了。
还有证监会的制度型开放,QFII 新进了 82 家 A 股前十大股东,偏爱硬科技和消费龙头。
这背后是外资对政策的认可 : 觉得市场规则越来越透明,才敢把真金白银砸进来。
以前外资总担心 “政策变脸”,现在看,他们用真金白银投了信任票。
最后总结
大 A 这波变盘,不是要跌,而是要换个 “玩法”。
以前可能靠消息、靠情绪就能赚钱,以后恐怕得看公司真能赚多少钱,政策真能落地多少。
资金在往有业绩的地方去,散户在学着看财报,机构在布局长期赛道,这些变化加起来,就是市场在变得更 “成熟”。
别担心变盘会带来大跌,实际上,这种从 “虚” 到 “实” 的转变,反而是好事。
那些靠真本事赚钱的公司,会被更多人看到;
那些只想蹭热点的,慢慢会被边缘化。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看懂公司的盈利,比猜指数涨跌更有用。
毕竟,市场再变,“好公司值好价钱” 这个理,不会变。
声明:文中数据和事件都来自权威媒体公开报,文章仅一家之言,个人粗浅思考,仅供交流,并无不良导向。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亿操盘配资,忠琦配资,网上配资知识网首选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