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9-05 04:24:40
日期:2025-09-05 04:24:40
图片
“仁”的字源及演变
还记得电影《分手大师》里那位“大师”在最后有一段演讲说了这么一句话:“不成功,便成仁,仁是什么意思?它由一个人和一个二组成,意思就是,不成功,你就是个二货。”这大概也是我最早接触文字学的一次,只不过这种接触方式多少有些滑稽,今天聊到这个字不免想到了以前,也多少有点物是人非的意思了。
“仁”字在儒家思想里是核心,其实它的意思也非常好理解,从古至今都有着友善、相亲之意,后来也随着时间的推进演变出了广义的“仁”,即道德范畴,比如“仁政”、“仁爱”。不过与之相反的是“仁”的演变却有些不好理解,并不是它有多复杂,而是它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演变道路。
第一种就是我们常见的“仁”字,最早学者猜测的是在金文中出现,但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推翻了这个说法,它其实是在春秋时期的简书中出现的。这个“仁”由“人”和一个“=”组成,有人解释为“人人平等”但将“=”解释为相等个人觉得有一点不合适,不过用另一个角度去解释也行得通,在书法中,重复的字我们一般会用两个点或两个小短横代替,所以“=”可以解释为“人人”,自然也可以理解成平等之意。
图片
《清华简》中的“仁”
而另外一种“仁”字则是比较冷门的用法了,多在楚系文字里见到,比如楚简中,它是由上面一个“千”,下面一个“心”组成,“千”在古代指一个量词,而“心”则是代表自己的内心,意为心中有一定的慈悲(或仁爱之心)就是“仁”。
图片
《郭店楚墓竹简》中的“仁”
不过第二种“仁”字的用法在秦统一文字之后就很少出现了,这种时候也许真的要感谢一下秦始皇吧,不然我们的文字如果真的有那么多的写法真的比英语单词还要难背吧。
聊完它的发展,“仁”字的演变也就更好理解了一些吧,在隶书中保留了第一种“仁”字,将“人”变为了单人旁,右边的“二”写法不变,至今,它还是几千年前的样子。
图片
《北大汉简》中的“仁”
“仁”的古今释义
《说文解字》:亲也。从人从二。忎,古文仁从千心。𡰥,古文仁或从尸。如邻切
《康熙字典》:【子集中】【人字部】仁·康熙笔画:4·部外笔画:2
古文:忎、𡰥。
《唐韵》如邻切。《集韵》《韵会》《正韵》而邻切。𠀤音人。《释名》:忍也。《易·乾卦》:君子体仁,足以长人。《礼·礼运》: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程颢曰:心如谷种。生之性,便是仁。
又《方书》:手足痿𤷒为不仁。后汉班超妹昭,以兄老西域,请命超还汉土,上书云:兄年七十,两手不仁。
又果核中实有生气者亦曰仁。
又姓。
又《韵补》叶如延切。音然。欧阳修《送吴子京南归》诗:我笑谓吴生,尔其听我言。颜回不贰过,后世称其仁。《六书正譌》:元,从二从人。仁则从人从二。在天为元,在人为仁。人所以灵于万物者,仁也。
现代释义:仁爱:~心。~政。~至义尽。
敬辞,用于对对方的尊称:~兄。~弟。~伯。
姓。
果核或果壳最里头较柔软的部分,大多可以吃:杏~儿。核桃~儿。花生~儿。虾~儿。
“仁”的演变及古代书家的字
图片
图片
吴让之《崔子玉座右铭》 篆书 清代
图片
《张迁碑》 隶书 东汉
图片
董其昌《临右军帖》 草书 明代
图片
米芾《岁丰帖》 行书 北宋
图片
魏碑《张猛龙碑》 楷书 北魏
图片
文徵明《南华经》 小楷 明代
图片
·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亿操盘配资,忠琦配资,网上配资知识网首选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